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载体。郑州大都市区占据全省8.7%的面积,集聚了全省近20%的人口和超过30%的经济总量,依托郑州大都市区“1+4”一体化发展框架体系,推动共建沿黄科创走廊不仅有利于共享区域创新资源,激发中部区域创新活力,更有利于发挥郑州龙头带动作用,探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新路径,对统筹创新资源、协同创新力量、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形势与背景
近两年,随着交通、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及地区间开放发展条件的日趋成熟,科创走廊成为促进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提升中心城市与城市群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载体。省委、省政府对郑州发挥好龙头作用,打造沿黄科创走廊,引领中部崛起提出要求、给予厚望和全力支持。
(一)高位推动,科学规划沿黄科创走廊总体布局
省委、省政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构建我省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聚力打造中原城市群发展的核心增长极,2019年初印发《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2018—2035年)》,对郑州大都市区“1+4”(郑州+开封、新乡、焦作、许昌)一体化发展作出全面安排部署。2020年8月,我省发布《河南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发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带动作用,打造沿黄科创走廊,发展一批科创“飞地”。2020年9月,中原城市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2020年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提出郑州与开封、新乡、焦作、许昌“五城”要联合抓好“一体系五工程”。
(二)高位引领,郑州率先打造沿黄科创带
郑州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郑州都市圈建设,推动与开封、许昌、新乡、焦作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沿黄科创走廊及开港、许港、郑新、郑焦产业带。抓好郑州都市圈交通共联工程,加快推进与周边地市“3+3+4”交通网络建设。同时,积极发挥“龙头”引领作用,率先启动沿黄科创带建设工程,2020年4月,《郑州市2020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出台,明确依托沿黄生态走廊打造沿黄科创带。方案显示郑州依托沿黄生态走廊将自创区、金水科教园区、智慧岛、鲲鹏软件小镇等串联打造沿黄科创带,积极争取国家大科学中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综合性产业创新中心等在郑布局;规划建设中原科技城,吸引全球创新人才集聚,努力将其打造成为郑州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动机、中原地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
(三)高位聚能,沿黄科创走廊发展新格局蓄势待发
为加快区域协同发展,河南省专门成立中原城市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动郑州大都市区建设。2019年10月,办公室印发实施《郑新一体化发展规划(2019—2035年)》和《郑许一体化发展规划(2019-2035)》,明确未来一个时期郑新、郑许一体化发展的总体布局和发展策略,为郑州大都市区一体化融合发展注入了新动力。2020年11月5日,《郑焦一体化发展规划(2020-2035年)》通过专家评审。郑州都市圈发展蓝图绘就,郑州大都市区进入大融合时代,创新活力竞相迸发。2020年,郑州市都市圈建设十大重点工程郑州机场至许昌市域铁路工程、G107东移改建工程(郑州—新乡—开封段)、黄河南岸(郑州—开封段)和北岸(新乡—焦作段)生态廊道提升工程、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郑州—开封段)、白沙科学谷开发工程、黄河鲲鹏服务器及PC机许昌生产基地、盈创3D打印建筑产业园、焦作蛮蛮云大数据产业园、新乡河南省检验检测产业园相继开建,区域协同创新要素基础资源加速布局,沿黄科创走廊发展新格局蓄势待发。
二、打造沿黄科创走廊面临的挑战
(一)协同机制的挑战
虽然从省级层面成立了中原城市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但沿黄科创走廊目前主要还是在规划期,郑州都市圈尚未建立相应的联席会议制度和地区协同机制。对沿黄科创大走廊如何规划、建设和发展尚缺乏统筹规划和协同布局。
(二)产业差异化布局带来的挑战
沿黄科创走廊链接郑州都市圈五座城市,各地产业发展产业同质化难以避免,如何畅通内外循环、服务全域一盘棋,推动优势产业协同、错位发展是一大挑战。
(三)资金融通的挑战
金融是促进沿黄科创走廊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是激发创新动能的源头活水。如何构建区域一体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为走廊内企业、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服务是一大难题。
(四)基础互通带来的挑战
郑州都市圈市域交通体系正在加速推进,郑州与四座城市5G建设协调机制正在完善,但在构建立体化交通网络、推动都市圈高校互动、科学仪器协作共用服务沿黄科创走廊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需要深入研究,统筹规划。
(五)要素共享的挑战
政策是激活沿黄科创走廊发展动能,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的重要保障。如何配套沿黄科创走廊规划实施政策,形成五城市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高端创新要素资源合理布局沿黄科创走廊、共建共享共用是一大挑战。
三、沿黄科创走廊战略定位和功能布局构想
沿黄科创走廊承担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构建我省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聚力打造中原城市群发展核心增长极的重要任务,必须站位国家战略,着眼促进我省乃至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高度,高标准谋划沿黄科创走廊战略定位和功能布局,初步构想“1234”战略定位和功能布局:
一是突出一个核心。即突出企业创新在区域创新一体化中的核心地位。
二是完善两个功能。即区域科技服务功能、区域科技投融资功能两个支撑性功能。
三是打造三大科创带。即沿黄科创带、沿黄高端产业带和沿黄生态文化创意带。
四是构筑四大平台。构建组织推动高效实施的科技服务平台、构建政策创新重点突破的产业创新平台、构建区域协同做大市场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构建高效联通共享共用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
四、创新沿黄科创走廊协同发展体制机制的对策建议
构建沿黄科创走廊需要加快推进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应着重做好“五个对接、五个互通”。
一是以人才对接为根本,促进政策互通。人才是保持沿黄科创走廊长期焕发活力的根本,应树立“合作、开放、共享、共赢”的发展理念,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点,加速推进郑州都市圈人才一体化发展进程。建议开展郑州都市圈人才驿站、人才绿卡、人才联评和人才培训等项目合作,研究制定全域专业技术人才职业资格共认等人才一体化发展政策,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畅通要素流动,完善人才交流合作机制,实现科技创新要素自由流动,推进人才领域更高水平开放协作,不断提升中原城市群参与全球高端人才资源配置的整体竞争力,形成了“五城一张网”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二是以技术对接为核心,促进产业互通。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沿黄科创走廊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打造区域创新共同体。加快建设郑州科技大市场,发挥创新要素自由流动、跨区域合作的平台作用,支持沿黄科创走廊创新主体,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研究制定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规划,强化区域联动发展,研究培育布局一批未来产业,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智慧应用,协同推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产业协同发展,共同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成为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先进走廊、开放创新双轮驱动的科技走廊、产城融合发展的要素走廊。
三是以资金对接为抓手,促进金融互通。借鉴长三角G60科创大走廊经验,由河南省中原城市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牵头,郑州都市圈城市参与的专项工作组,积极对接央行、银保监会等国家金融管理部门,争取政策支持,研究制定系统性金融支持沿黄科创走廊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区域证券公司为沿黄科创走廊企业提供上市辅导。利用网络便捷优势,搭建郑州都市圈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促进产融高效对接。举办企业、政府、金融机构产融面对面对接活动,帮助科创成长型企业及时寻求到沿黄科创走廊各大合作银行、基金的“金融活水”。
四是以交通对接为基础,促进设施互通。以规划共绘、交通共网、生态共治、产业共链、设施共建、合作共享为指导,探索推进建设用地管理标准统一。加快推进“轨道上的都市圈”建设,组织专家开展研究新焦城际铁路、郑新市域铁路、郑州南至开封城际铁路前期,开展跨黄河高速通道的可行性论证。破除基础设施“孤岛”,进一步完善5G建设协调机制,实现郑州都市圈各级城镇5G网络全覆盖。
五是以平台对接为载体,促进要素互通。建立沿黄科创走廊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研究区域通用通兑创新券,支持沿黄科创走廊各类创新主体联合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方面开展人工智能、装备制造、精准医学、生物育种等方面应用;研究完善支持政策,推动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平台资源共享共用,建立郑州都市圈数据资源共享中心,推动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加快建设沿黄科创走廊高端平台建设,推进中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建设,建成投用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持续完善郑州龙子湖智慧岛数字经济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