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郑州市物联网产业体系的建议

发布时间: 2019-01-02 【字体:

郑州不仅是国际物流中心、全国的交通和通讯枢纽中心、中部地区的经济中心,构建物联网产业体系、加快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必将形成并带动一大批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并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环保等多种领域展开广泛应用,既能推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又是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手段,为进一步提高郑州的发展力、辐射力、带动力和凝聚力提供新思路。

 一、郑州市物联网产业体系现状

 一是物联网产业研发体系初步形成。郑州市依托省会科研院所、骨干企业以及通信运营商,实现了RFID、传感器、嵌入式软件、传输数据计算及物联网安全等关键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在工业、农业、环境保护、交通、公共安全等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RFID、新型传感器、芯片设计与制造、物联网智能终端与应用软件等关键技术研究,物联网产业研发体系初步形成。二是部分行业系统集成技术处于优势地位。郑州有物联网相关企业50多家,在农业传感器应用、公共应急安全应用、轨道监控应用、气体传感器等方面成绩突出,部分行业系统集成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三是物联网产业人才培养有力推进。2013年物联网专业招生总人数为1509人,其中本科914人。到2017年,新增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农大等5所本科院校物联网工程专业开始招生,本科院校增至27所,专科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新增漯河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高职高专院校达到18所,招生人数逐年增加,为我市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二、郑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郑州市的物联网产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不够大、辐射带动能力不够强、发展壮大较缓慢、市场开拓程度不高,企业间更是缺乏相互带动和促进的能力。物联网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足,尽管物联网在某些领域已经得到了应用,但是应用面较窄,层次偏低,规模较小,政府投入不足,尚未形成以应用促产业的发展态势。二是规模化应用不足。郑州物联网产业在关键技术、行业应用等许多领域相对薄弱。产业链各环节企业的参与和投入热情,市场驱动力不足。三是缺少大型领军企业。物联网产业建设的前期投入较大,虽然前景广阔,但是整个行业尚未出现稳定的商业模式。尽管郑州已建立了物联网产业园,但现存的产业联盟还缺乏把分散的物联网企业凝聚到一条具有相互依存关系的生态链中的核心主体。

 三、郑州物联网产业体系建设的建议

 1.完善政策导向,加大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在物联网产业发展初期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加大各级财税、金融、人才、土地等政策扶持力度,促进物联网新兴业态的成熟。完善各项政策措施促进各类物联网企业技术中心、相关研究机构和一些工程研究中心的技术创新、共享和交流平台的搭建;研究相关政策引导并推动物联网企业知识产权联盟的建立,加强公司间在物联网知识产权方面互利双赢的经验交流与合作,鼓励和支持物联网应用专利的培育。

 2.科学统筹规划,完善区域布局。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更加详细的物联网发展规划,对各地市进行科学定位和布局。建立在技术创新、产品应用等方面领先的物联网技术产业示范基地,发挥市场的吸引作用和调节机制。

 3.加强产业聚集,促进自主创新。通过加强对物联网产业的引导和监管来提高产业聚集程度,使更多能够促进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资源、要素、企业等汇聚到一起,形成更多更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集聚区,提升发展效率。以政府的统筹协调为依托,联合运营商、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基于共同标准和制度的产业共同体,推进产业技术联盟、产业化联盟等联盟建设,实现从企业内部创新走向外部联合创新。加强与国内和国际大型物联网企业合作,通过合作研发、合作营销、互相交流管理经验等,促进产业联盟的国际化。

 4.确立市场主导,培育龙头企业。扶持本地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物联网企业,鼓励他们通过技术创新成为真正的创新主体,走兼并重组等路线实现规模扩大,逐步增强竞争力和带动性。将一些在技术、品牌和市场方面占据优势的知名物联网企业引入本地,以此带动地方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5.搭建服务平台,推动市场化发展。搭建物联网相关技术和产品供需交流平台,增进政府各部门与相关物联网企业的信息对接,引导相关企业、研究机构和科研院所加强技术交流和合作。围绕产业发展重点和关键技术攻关需求,加快搭建物联网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物联网技术应用和成果转化平台、对外交流合作服务平台等一批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构建物联网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      点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