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力发展文创经济 推动郑州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发布时间: 2021-10-13 【字体:

一、我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的发展。约克动漫、百禾传媒等6家企业实现“新三板”上市,国脉文化等3家企业先后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目录”,国家知识产权创意试点园区等3个园区荣获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天人旅游、枫华实业等2个企业荣获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郑州方特、华谊兄弟电影小镇、建业足球小镇、轩辕圣境黄帝故里文化产业园等主题乐园建设方兴未艾、规模效应逐步显现。


二、我市文化创意产业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氛围不浓。


(二)缺乏顶层设计,对文创产业的定位不够清晰。


(三)对传统文物资源的传承与创新力度不足。


(四)缺乏专业人才队伍及领军人物。从事文化创意产业设计、生产、经营的人才数为量较少且不成体系,特别是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掌握话语权的艺术家、学者、创意工作者尤为稀缺。


(五)财政扶持力度不够。我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为5000万元,其他文化产业发展先进城市每年的专项资金规模已经达到亿元规模,明显滞后于其他先进城市。


(六)发展资金缺口较大。文化创意产业的资金回收周期较长,难以在短时间内盈利,民营资本和风险基金不愿意投资文化创意产业,金融机构对文化创意产业了解不深,评估体制尚不完善,贷款门槛高,这些都严重影响到郑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三、对我市发展文创经济的建议


(一)突出规划引领作用,加强顶层设计。高标准制订《郑州市文创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明确郑州市文创产业的发展思路、目标定位、功能布局等,为全市文创产业发展提供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根本遵循。强化文创企业孵化、招商引资和人才集聚措施,建立功能完善的文创园区,形成集群优势。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工作机制。在立项、用地、税收、生产、进出口、社会保障等方面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给予优惠,建立全方位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成立“郑州市文创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财政、招商、金融、税收、统计等各部门协同机制,并将文创产业发展的相关工作指标纳入全市考评工作。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设专家智库。引进国际国内一流团队和人才,重点吸引汇聚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端创意人才,为我市文创产业发展集聚紧缺人才。同时,还要立足长远,支持文化创意人才教育和培训机构发展,引导本地高校设置相关专业并与行业企业加强合作,为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培养储备专业人才。集聚海内外高端人才,成立专家智库,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担当起发展文化产业的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


(四)营造文创发展氛围,搭建服务平台。文化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不足5%,还未成为支柱型产业。一是搭建文创企业与其他企业的业务合作平台。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协调和信息沟通作用,促成文创企业与其他企业的业务对接合作,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二是搭建文化研究成果转化平台。推动历史文化研究机构与文创企业的资源对接,建立研究成果的市场转化机制力。三是搭建大众创意平台。通过定期举办群众创意大赛或者建立大众创意成果库,激发全民文化创意热情,同时做好创意成果的产权保护与转化。四是搭建专业投融资平台。以文创产业发展专项引导基金为基础,加强推介宣传。


(五)活化文物资源,打造“郑州礼物”。依托郑州丰富的文物资源,提炼郑州独属的文化DNA,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现代化的表现方式,探求时空上的文化契合点,打造一批具有时代特征、郑州特点,讲好郑州故事的文创产品。发挥郑州市旅游协会旅游文创分会的行业平台效应,委托其设计开发官方“郑州礼物”品牌,并授权其进行市场化运营。


(六)围绕黄河文化,打造城市IP。浓缩黄河文化精华,提炼郑州城市的元素符号特征,开发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形象IP,比如宝贝中中、功夫宝宝、黄河娃等。围绕IP形象,衍生创作系列IP内容,如一部动画片、一部演出剧目、一套文创产品、一套文化书籍、一个体验店、一个主题街区,形成统一品牌体系对外输出,并以优质的IP打通各产业形态之间的壁垒,拉长产业链条,拉动关联经济增长。


(七)设立产业发展基金,破解资金难题。文化产业最大的价值是它可以带起产业链,可由政府性基金做示范引导,发挥银行保险等传统金融优势,开展文化产业链投融资。积极发展文化产权交易,推动文化金融创新,尝试开展基于特色文化资源收益的资产证券化;积极拓展互联网金融,用互联网手段破解文化产业金融难题。


(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建立文创产业链。注重文化旅游升级,拓展5G技术,利用VR线上展厅技术、AR虚拟现实技术,全息影像技术、4D灯光技术等,大力发展数字传媒、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网红经济、夜间经济等新型文化业态,充分利用声、光、电技术,复原郑州八景,推出网上博物馆,推出“云游黄河”项目,建设文化主题体验区,打造郑州文化新地标。同时,还要借重扎根本土的文创企业,共同构建在地化文创矩阵,建立郑州文创产业链,引发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让郑州从文化输入型城市身体文化输出型城市转变。


(九)实现文化场景化,鼓励文化消费。国家文旅部在制定《黄河流域旅游专项规划》时,提出“文化场景化,场景主题化,主题线路化”,即通过构建“文创+”“旅游+”“美食+”“体育+”“音乐+”“会展+”等场景体系,以重点景区、街区、园区等为依托,打造空间全景化、体验全时化、休闲全民化的文化消费服务新场景。大力培育如小剧场等新型文化业态,打造传统节日文化品牌等,培养广大市民欣赏、参与各种文化消费的习惯。


(十)赋能黄河历史文化,打造城市品牌。建立黄河文化旅游带品牌战略城市联盟,设立黄河文化旅游带品牌战略主题(郑州)论坛、黄河文化发展城市高峰论坛,将郑州打造为加强区域协作的“黄河之都”的风景线。举办中华儿女共祭黄河活动,举办黄河文化产业博览会、黄河文化创客大赛或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文创产品分赛等,使得这些节会、大赛成为面向社会大众的黄河文化体验产品,将郑州打造成黄河之都,打造成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明的重镇。


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