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以及现代医学水平的进步,老年人的平均寿命有了很大的提高,造成日趋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家庭模式中传统三世同堂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家庭趋于小型化,加之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子女陪伴父母的时间变少,使得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正在逐渐弱化。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龄人口日渐增多,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将成为老年人中的“主力军”。而青壮年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大多为独生子女,在赡养、关怀老人方面普遍存在着力不从心的情况;加之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逐渐增大形成普遍的物质至上的价值观,导致养老从以往的“用心”逐渐转变为“用钱”模式,传统家庭观念中赡养父母的思想逐渐转变为用物质、金钱供养老人的思想。虽然政府以各种方式加大养老服务机构的兴办,为老年人群提供更加全面、便捷以及高水准的养老福利机构,但依然不能满足现有养老需求。结合我国人民生活习惯,居家养老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居家养老或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是养老的一种模式。在我国目前家庭养老能力下降、机构养老总体供不应求的背景下,居家养老的优势更为突出,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养老方式,建议政府积极探索和推广。
一、制定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各级政府应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科学地研究制定本地城乡社区发展居家养老服务规划,并把它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社区建设总体规划中,统筹安排,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快速健康发展。要统筹考虑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队伍建设和运营管理等问题,合理配置资源。有条件的地区可针对性地设立专项资金,开设资助项目,探索适应当地特点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二、加强服务队伍建设。加强专业化与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设。要鼓励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对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考试合格发给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认真实施专业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科学界定居家养老服务中职业社会工作者的岗位和职责,加强对社工专业人才的吸纳与培养。同时,加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改善和提高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社区联合物业了解各小区居住的独居和空巢老人,安排专人对接,建立联系方式和呼叫系统。通过对周边生活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和文化娱乐设施等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人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在“中心”建立“医疗护理室”、“休闲娱乐室”和“老年课堂室”等平台,为登记在册的60岁以上有生活照料需求的社区居住老年人提供或协助提供家政、助餐、助医、康复辅助、精神慰藉、日间照料、休闲娱乐等“一站式”服务。这样由政府出面的行政手段更容易落实政策,易被居民理解和信任,从而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居家养老环境。
四、按照政府职能转变以及与企业、事业、社团分离的原则,对居家养老服务中能够与政府剥离的服务职能都要尽可能交给社会组织和非营利机构去办,交给市场和企业去办。各级政府应积极培育、规范管理各类居家养老服务机构,鼓励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发展连片辐射、连锁经营、统一管理的服务模式。
五、为了更好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应该紧跟信息化发展前沿,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手段,打造“互联网+”居家养老新模式,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实现标准化和信息化两翼齐飞。打开手机应用,子女就能看到老人在家的身体状态有无异常;通过体感电玩训练,老人在轻松娱乐中记录其身体复健情况;为失能老人佩戴上“防走失腕表”,监护人就能在网上查询到佩戴者的行动踪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