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的流行与蔓延,严重冲击全球供应链秩序,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面临重大考验。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与稳定。疫情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与多国领导人通话,强调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开放;在2020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三次提到“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提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不久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又进一步明确了“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重点任务,对我国供应链发展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为此,我市要抓好顶层设计,做好总体谋划,切实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一、现状分析
我市作为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拥有“门类齐全、配套完整”的工业体系,特别是围绕电子信息、汽车装备等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新兴材料等6个超千亿的产业集群。同时我市综合枢纽地位不断强化,“双十字”铁路网和“米”字型高铁网基本建成,空中、网上等“四条丝绸之路”联通世界。此外,我市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供应链管理服务企业数量增速明显,市政府高度重视,商务主管部门及时组织供应链管理创新与应用知识普及讲座,为疫情后我市经济恢复和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尽管我市拥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但产业链供应链发展仍存在不足。一是部分领域产业基础薄弱,本地产业链条不完整,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二是供应链管理服务企业主要集中在大宗产品的采购、运输等环节,全链条完整的服务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三是多因素叠加会引发产业链供应链外迁的风险,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造成威胁。
后疫情时代,如何打通“堵点”连接“断点”,增强我市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确保“十四五”开好局,意义重大。
二、相关建议
(一)加强自主创新,完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一是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做好“体检方案”,摸清我市产业基础“薄弱环节”,列出亟须攻关的“卡脖子”产品和技术清单,鼓励骨干企业和供应链相关科研院所有针对性地进行基础研究,促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融通发展。二是坚持做强实体经济,不断创新实体经济服务方式。一方面要促进制造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整合、协同与优化;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现代物流牵引产业链供应链融合集成发展。三是着力培养一批产业链供应链“链主”企业,处理好单点突破和整链构建之间的关系,加强上下游企业之间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深度合作,协同发展。四是政府相关部门继续加大对供应链管理创新与应用人才培训和知识普及,对供应链管理创新与应用试点企业进行政策和资金支持。
(二)发挥多方优势,培育产业链供应链新动能。一是依托数字技术、生产者服务平台等新全球化形态,提升我市供应链管理服务企业的发展水平,切实为企业疏困解难。二是政府推动供应链管理服务企业与相关产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推进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做大做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赋能产业转型升级。三是依托相关科研院所,集聚高端智力资源,建立供应链产业发展支撑体系。四是打造供应链产业发展集聚区,引导供应链龙头企业入驻,并加速培育一批供应链领先企业,形成引领未来产业发展新优势。
(三)强化引领,确保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一是组织摸清我市产业链供应链重要风险点,利用数字技术绘制供应链风险地图,建立适合我市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监测和预警机制。二是多措并举鼓励多元化采购,加大政府对本土企业产品的采购力度,支持本土企业发展,切实拓宽本土企业产品的销售渠道。三是我市产业链中的大企业要有备份意识,要在重点领域建立产能备份,使重要产品和供应渠道至少有一个替代来源,增强抗冲击能力。四是加强郑州市“1+4”大都市区合作,推进郑新、郑许、郑焦、郑开产业园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资源协同配合,改善本土产业链供应链的保障能力。五是充分发挥我市企业的整体优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高效融入全球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