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夜间经济”发展
更好满足老百姓品质化消费需求
“夜间经济”作为都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繁荣程度是一座城市经济开放度、社会活跃度的重要标志,不仅激发新一轮扩大内需、创造就业机会,更成为衡量城市经济“软实力”的重要指标。郑州作为全国重要的商贸中心城市,“夜间经济”发展具备先天优势和良好基础。站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历史新起点,亟待通过机制体制创新、政策措施跟进,加快打造“夜郑州”地标、商圈和生活圈,建设成为内陆地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一、郑州市“夜间经济”发展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郑州市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商贸中心城市,“夜间经济”形态日趋丰富,消费热度不断升温。初步统计,全市“夜间经济”总量规模约有1800亿元。截止2019年底,郑州市大型商圈数量达到10个,规模以上大型商业综合体36家,经营面积310万平方米,营业额超过300亿元。拥有德化商业步行街、农科路酒吧休闲一条街等商业街区20余条。夜间消费占消费品零售额比重已超过40%,为郑州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
但横向比较,我市夜间经济的活跃度、开放度和业态丰富度、管理规范度等方面,仍有不足,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是郑州市“夜间经济”发展缺乏顶层设计,尚处于市场主体自发建设之中。支持和鼓励发展的政策措施不足,发展的良好氛围有待进一步营造。二是夜间经济体量较小,品质不高,消费潜力尚未被有效释放。文化、旅游、体育、竞技、学习、康养等夜间经济产品匮乏,夜间经济活力街区、潮流网红地数量规模有限。三是夜间经济布局不尽合理,作为郑州西区公共文化区的“四个中心”建设投入使用后,“夜间经济”规划实施严重滞后,2.8平方公里的地域上夜晚人迹罕见,亟待开发布局“夜间经济”新业态,激发区域经济活力。四是缺乏由本地优势资源、要素支撑的“夜郑州”主题定位,以及具有全国影响力和城市竞争力的“夜地标”项目、“夜间经济”品牌,亮点不突出。五是公共交通、停车场、基础设施等配套服务支撑能力不足,难以激发城市夜晚活力。
二、建议
(一)规划先行,合理引导。建议市政府抓紧研究“夜间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打造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特色明显的夜都商圈、特色夜街区和夜晚生活集聚地,构筑夜间经济载体。积极支持“四个中心”公共文化区夜间经济建设,以CBD商圈、高铁站商圈等片区商圈为支撑,打造夜间特色商圈与综合消费集聚区。将良库文化创意园、建业·华谊兄弟电影小镇等,打造为网红打卡地,构建夜间新生态。
(二)完善制度,政策扶持。一是建立“夜间市长”和“夜间区长”制度,设立市、区、街三级夜间经济“掌灯人”,规范有序发展“夜间经济”、开拓“夜空间”、凸显“夜文化”。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完善部门协同、市区联动机制,打破部门界限,形成统筹推进、协调高效的工作合力。三是出台支持政策,放宽市场准入,建立专项资金,在税费优惠、财政补贴等方面给予夜间经营企业和商户一定扶持,鼓励壮大一批夜间经济重点项目和特色品牌,引导我市的夜间经济健康、规范、快速发展。
(三)业态升级,丰富消费。要抓“夜间体育”,充分发挥奥体中心“民族运动会”的带动效应,加大在郑举办的重大体育赛事的组织和引进,“以赛为媒”扩大城市影响力,积极开发夜间体育经营项目和产品,引导夜间体育消费新风尚。要鼓励发展“夜间文化”,精心打造夜间视听长廊,音乐厅、大剧院、小剧场、俱乐部大力布局,音乐剧、歌舞剧、话剧、豫剧等浓郁豫味风情演出接续不断。要支持发展“24小时店”,采取措施,市内的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体育馆等延长夜间开放时间3-5个小时,支持一批精品购物、时尚餐饮、深夜食堂、学习自习室、文创艺术馆、VR体验馆、24小时书店、24小时健身房等夜间消费新产品,释放消费分级潜力。
(四)综合施策,完善配套。由有关部门和所在县市区成立专班,抓紧研究完善夜间交通服务的相关配套措施,优化夜间经济商圈、地标和夜生活集聚区及周边的交通组织管理,公共交通线路设置,优化夜间停车位管理;适度放宽夜间特定时段、特定区域的摆卖管制。加强繁华商圈的治安管控,强化夜间经济重点区域的净化、绿化、亮化和美化水平,确保夜间经营活动规范有序、便民利民。
(五)加大宣传,营造品牌。策划“点亮夜郑州”系列促消活动。充分应用抖音短视频、网红代言等现代新媒体,全民发动,广造声势,联动推广。充分挖掘商都文化和底蕴内涵,着力打造“夜商都”夜间经济品牌,策划打造“夜间网红打卡地”“最火深夜食街打卡地”,做成郑州的“城市文化IP”。将郑州二七商圈打造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夜商都”品牌经济圈;将中原福塔和奥体中心打造为“夜商都”地标;将郑州商都文化片区等打造为历史有根、文化有脉、商业有魂的“夜商都”文化消费核心区,为郑州夜间经济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和城市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