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城市高品质道路交通环境的建议

发布时间: 2020-10-15 【字体:

关于构建城市高品质道路交通环境的建议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是城市建设品质的体现和城市的名片。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整顿交通秩序、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交通组织和出行结构,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体现。郑州担负着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国家战略,要围绕中央、省委对郑州的希望和要求、围绕市委决策部署特别是落实“三项工程、一项管理”主要任务,在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管理和建设上,打造具有鲜明城市特点的高品质道路交通环境,当好全省、全国的示范、标杆。

    一、我市道路交通设施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道路交通设施主体多,目标各异,缺乏统一的设计和规划。我市道路交通设施在规划、设计、技术体系、建设、管养等环节涉及众多主体,存在理念思路不一致、专业水平不一致、目标价值不一致等问题。此外,对于慢行交通和公共空间规划建设重视不够,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划,难以保障交通设施充分展现城市文化风貌。

    (二)交通安全设施与城市发展面貌不相符。我市基本路网和交通设施主要形成于上世纪90年代,而目前机动车保有辆已突破400万辆。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安全设施与当前以及未来城市发展的面貌风格不匹配,更无法达到展现城市特色的文化要求。

    (三)交通安全设施科技创新应用不足。2018年以来,我市在主要道路布设了视频检测器1600多台,路况抓拍设备270多处,60多套LED文字点阵屏和40多套复合式交通光带诱导屏,基本实现了对市区主干道和快速路的道路信息采集和发布。但由于80%的交通设施还是传统类型,仍存在技术陈旧、养护更新不足、交通数据不“大”、基础数据缺失、部门间数据缺乏互通互融等一系列问题。对比杭州市,仅接入的视频数据就有2万多路,每天实时交换数据量达到2.5亿条,我市在数据来源的广度、深度以及数据的应用处理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严重影响了管理决策效能和日常运维水平。

    二、几点建议

    (一)加强统筹协调,编制专项规划和技术导则。一是尽快开展“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编制,进一步深入梳理现状中的问题,制定改善措施和实施计划,为科学系统指导后续工作奠定基础。二是开展《郑州市道路交通设施设置技术导则》编制,根据城市特点、历史沿革和定位,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道路交通环境,避免后续建设中因设计、实施主体不同,导致风貌破坏、风格迥异的问题。建议结合我市人文、环境、路网、经济等特征,使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护栏、杆件等在设置形式、风格、工艺等方面,既充分凸显中原文化、华夏文明的城市特色,又富有现代气息、时代风貌,将道路与城市景观相融合。还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重视慢行交通原则,实现人、车各行其道,让慢行交通连续、贯通、安全、无障碍、体验好。

    (二)坚持科技创新,提升城市交通设施品质。一是应用主动发光标志,可以改进传统反光标志在恶劣天气、低照度环境下视认性差的问题,提高通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提升整体环境效果。北京、上海、广州、青岛等城市已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二是应用基于智能物联网的行人过街预警系统,通过可变交通标志向驾驶员或行人预告风险,以技术手段提升无信号灯控制的人行横道线安全性。已经在无锡国家车联网先导区建设中首先应用。三是应用视觉错视原理的立体感3D横道线,可以引导车辆驾驶人在人行横道线处主动减速,有利于营造“车让人”的交通文明氛围。四是应用花箱式护栏,是将道路隔离设施与城市绿化、景观环境相融合的新型护栏形式。五是实施多杆合一。打破不同主体的壁垒,将各类路侧设施的杆件整合,设计建设出既能满足实际需求、又精致美观的新型杆件。建议先选取金水路、花园路等一环十横十纵道路作为示范,打造示范工程样板,总结经验,逐步对全市道路进行全面提升。

    (三)融合先进技术,加快智慧道路建设。要围绕中央关于“新基建”建设要求,在交通设施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中,加快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技术。推广应用具备动态调整车道功能的可变车道、发布交通信息的“时空”指路标志、信号系统与道路指示相结合的诱导系统、基于物联网的交通设施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全数据融合的城市级交通智能网联平台等,将人、车、路、环境等信息采集、汇集并反馈于交通活动。支持、鼓励并投入开展交通前沿科技如无人驾驶、V2X车联网等领域的研究、试验、应用。

    总之,构建城市高品质道路交通环境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需求导向,使道路交通更好的服务于民、服务于高品质城市发展。


信息来源: 61      责任编辑:      点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