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抓国家黄河战略机遇 培根铸魂 提升郑州国际影响力

发布时间: 2020-12-31 【字体: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开启了郑州发展的“黄河时代”,郑州已经步入加快补齐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短板、增强黄河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的重要讲话精神,郑州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需要在增强文化国际影响力上发挥重要作用,需要我们上升到战略层面,去认真审视和研究对策。


一、郑州文化建设的现状与主要问题


(一)城市文化形象定位模糊,缺乏鲜明度和美誉度。郑州文化有两大鲜明的特点:黄帝文化与黄河文化。前者是“根”文化,回答从哪里来?后者是“魂”文化,回答到哪里去?郑州城市文化及形象定位要主动回应这两个深刻的命题。但郑州的定位缺乏独特性,缺少辨识度、美誉度和信服力,需要大视野、大气魄、大手笔、大开放、大改革、大发展的整体气质和城市形象。


(二)文化创意产业活力不足,不具备竞争力。郑州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3.91%,明显低于西安的12%,长沙的11%,远更低于杭州23.55%。去年西安文旅及相关产业值3100亿,杭州是4200亿。相比以上城市文化战略的显著性和推动文化消费的先进性,郑州需要加大力度,让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引擎,释放出郑州发展的更大潜力。


(三)缺乏对历史文化名人遗迹的保护、宣传和利用。国家中心城市应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名人遗迹,郑州在这些方面严重缺失。杜甫对于成都、刘禹锡对于湖南、白居易对于杭州都产生着巨大的文化和经济效益,而这些历史文化名人都是出生或长眠于郑州,是郑州不可复制的文化资源。郑州要将历史文化名人像勋章一样镌刻在城市的胸膛上。


(四)文化专业人才严重不足,现有人才亟待重视,缺乏“引进来,走出去”的机制。人杰是城市鲜活的灵魂。招才引智的核心就是吸引外地的人杰,留住本土的人才,建立“引进来,走出去,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机制,使这些人杰发挥最大作用。


(五)缺乏具有记录和反映郑州人文历史的影像大片和高规格的文化活动。《长沙保卫战》《白鹿原》《红高粱》等,对当地美誉度提升和宣传起着持久的作用。郑州有好题材,无论大禹治水、河洛古都、黄帝文化、楚河汉界、官渡之战等,还是近现代的铁路建设、德化街变迁、贾鲁河治理和红色文化,都需要我们认真去挖掘和表现。文化活动方面,除了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之外,与西安电竞产业峰会、杭州G20峰会等品牌节会在影响范围、规格层次等方面都不具有竞争力。


二、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文化补短板的对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郑州市委、市政府溯源寻根、凝心铸魂,将郑州市的目标确立为:全力建设黄河文化主地标城市和黄河文化国家公园。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认为:抓住一个机遇,即国家关于黄河文化的发展战略;把握两个面向,即面向黄河的自然生态及人文生态,做好保护和建设;把握三个着力点,即黄河文化的精神着力点、文化着力点、生态着力点,把黄河文化深深地融入到郑州规划建设和城市形象塑造之中,让城市更有气质、更具品位、更富魅力。


(一)高度重视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的文化短板问题。对于攸关国际文化都市建设和人文凝聚、文化引领功能实现的重大现实问题,要上升到重要战略层面。充分发掘、梳理郑州的历史文脉,塑造出具有中原文化特色、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城市形象,以城市人文魅力促进高端要素凝聚。紧紧抓住国家黄河战略机遇,加快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培“根”铸“魂”,让文化“立”起来,“活”起来。


(二)科学编制《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文化建设中长期规划》。立足在中华文明中的突出价值和黄河流域核心示范区的重要地位,围绕“黄河、黄帝、商都、嵩山、运河、河洛”等核心资源要素,以打造国家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为目标,从发展路径、突破方向、重点任务、空间布局及组织领导、政策引导、人才培养、品牌培育等方面对郑州的文化经济发展进行全面规划,编制《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文化建设中长期规划》,创建文化引领型的国家现代化中心城市。


(三)成立黄河文化研究院,组织开展黄帝文化、黄河文化及郑州红色文化等专题研究。根据中央相关政策和规划文件,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和文化消费的主流趋势,组织专业学术机构,通过文献研究、考古发掘,从文学、方志学、传播学等多学科交叉的视角,对郑州丰富的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分类筛选、有机整合,摒弃由于条块分工所造成的文化浮层和短期行为,从源头给予经济建设以文化和理论的有力支撑。


(四)以创意与科技相结合,提升城市文化传播水平。借助创意、科技和影视化表达的助力,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来催生、提高城市特有的人文魅力。把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民族文化风格、建筑传统风貌的保护与差异化、情感化、体验化、通俗化的推广宣传结合在一起,不断推进城市人文形象传播手段和途径的创新;将文化创意融入文化产品外观设计,以丰富的文化内涵来提高地方特色产品的人文魅力和附加值。


(五)加大对精品文化的资金投入,创造和争取具有影响力的精品文艺活动和品牌。精品文化代表一座城市的文化高度,文化名人是一座城市的代言人。政府投入的文化项目一定要以反映郑州文化为核心内容,郑州在文化设施的基础上,需要彰显文化气质的雕塑、设计、文学、影视等多种精品文化,更需要以大格局、大气象、大手笔的作品来承载郑州历史和黄河文化。


(六)建立和完善奖励激励机制,建立文化人才走出去、引进来的机制,大力推进实施文化名家战略工程。建议市委、市政府尽快出台《繁荣文艺的意见》,设立“郑州文化奖章”。在智汇郑州中,增加“郑州市文化人才引进办法”,以优惠条件,不断吸引优秀人才落户郑州,同时以开阔的视野和胸怀,借外力发展和繁荣郑州文化事业。


(七)高质量推动和发展文旅融合。树立全空间、全要素观念,围绕“资源、创意、品牌”去构建良好的文化生态,把文旅融合发展与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结合起来,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结合起来,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结合起来,去攀登和收获高质量发展更加绚丽多姿的“诗和远方”!


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