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国家创新 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1-30 【字体:

立足当下,谋划未来,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不断突破向前,创新不能缺席,人才必须“在线”。连日来,参加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委员聚焦“加快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通过委员通道、大会发言、分组讨论、提交提案等方式各抒己见献良策,畅所欲言话发展。

助推中原科技城聚能增效 打造创新驱动“主引擎”

科技创新驱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力量,也是各省参与区域竞争的主战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围绕今年发展目标,我省将聚焦“提升创新能级,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加快建设中原科技城、中原医学科学城、中原农谷“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

微信截图_20240130160517.png

李新华/图

河南以郑东新区全域260平方公里为支撑,高起点规划建设中原科技城,着力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和郑州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发展势头迅猛。但仍存在高能级研发机构少、协同创新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九三学社河南省委会提出,从三方面发力推动中原科技城聚能增效。

强化高能级创新资源集聚。建议省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点实验室项目集中向中原科技城倾斜;积极协调对接国家部委,争取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高能级创新平台布局等方面给予支持。

建立以中原科技城为核心的协同创新机制。建议由省科学院牵头,高校院所、头部企业、产业基金、创新金融、产业转移中心、技术服务等机构协同,建设中原科技城项目库、资源库、人才库,打通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

加大对中原科技城财力支持。建议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给予中原科技城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一般债券倾斜;建立“一事一议”资金保障机制,支持重大项目、重大产业发展。

搭建一流创新平台 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河南队”

近年来,我省全面推进国家创新高地建设,成绩斐然,不过科技创新依然是制约我省发展的突出短板,整体实力不强,引领带动能力不足。

“要主动对接、深度嵌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加快建设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中试基地等创新平台,支持在豫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民革河南省委会提出,高质量建设实验室体系,积极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河南梯队,推动嵩山、神农种业、龙子湖新能源等省实验室进入国家实验室基地或重点实验室行列。聚焦重点产业和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中试基地和产业研究院,支持企业和高校等共同组建产业研究院。统筹推进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加大一流大学(科研机构)郑州研究院引进力度,打造高水平科技研发中心、高效率成果转化平台、开放式创新创业空间。

省政协委员万祖岩建议,创建有利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的环境,提供包括财政、法律等各种政策法规的引导支持等;推进以“揭榜挂帅”等方式开展科技成果对接,着力解决我省产业“卡脖子”技术难题;鼓励科研人员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以企业项目为依托,从生产技术难题中凝练技术研发方向,与企业共同开展科技创新;搭建高校、研究所、地方政府、企业重大科技成果开放,实现信息互通、供需对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进技术创新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科研成果的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做强特色优势产业 在国家创新版图中“起高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列为2024年九项重点任务之首,提出“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举措。

主导产业突出、特色鲜明,是国内创新高地的共性特征。河南要在国家创新版图中“起高峰”,也要找准与国家战略高度契合、主导产业基础雄厚、科技创新优势明显的行业重点培育。

微信截图_20240130160527.png

周甬/图

九三学社河南省委会提出,我省可聚焦现代农业、碳基材料产业,加快培育建设产业高地和科技尖兵,打造创新发展“顶梁柱”。

提升现代农业核心创新能力。优先支持国家级涉农科研院所、种质资源圃、试验示范基地等落户中原农谷。建设花生种质资源库(圃)、农田栽培野外科学观测站等重大科学平台,形成一批基础与前沿科学研究基地。

建设碳基材料万亿级产业集群。我省既是碳原材料大省,也是碳基材料大省,超硬材料产量和研究实力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尼龙材料产值突破1000亿元,碳硅材料、碳纤维材料、石墨烯材料初具规模。建议充分发挥我省碳基材料产业优势,集中资源和力量重点培育,以前瞻30年的眼光,谋划建设万亿级碳基新材料产业集群,打造全国碳基材料产业高地。引育并重 以用为本 打造创新人才“策源地”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今年我省将加快引育高端创新人才,深入实施中原英才计划,加强特聘研究员海内外选聘,构建“产学研用孵”有机贯通、开放协同的人才引育机制,形成良好的人才引育大生态和用人单位小气候,让广大人才安心创业、潜心创新、放心发展。

如何加快集聚一流创新人才?省政协委员米立伟建议,以项目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民革河南省委会强调,引育并重、以用为本,汇聚顶尖人才、组建一流团队。实施人才计划——深入开展“中原英才计划”等人才培育工程,强化本土优秀人才培育,加大对领军人才、潜力人才支持力度,扩大省优青、杰青等覆盖面。引进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依托省科学院、省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引进一批高端创新人才,注重需求侧牵引,加强靶向引才、市场化引才;通过优秀高校毕业生在豫创业计划,吸引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进行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健全体现人才价值、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规制。

“拿出最大的诚意和更大的魄力,尊重、信任人才,建立科研容错机制,吸引更多的豫籍人才回归,激发创新创业活力,聚力推动自主研发,助力河南高质量发展。”省政协委员张辉为豫籍人才引进和培养发声。

完善人才评价机制 构建全周期服务保障“新生态”

近年来,我省制定了一揽子人才政策,深入实施中原英才计划,成效显著。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高端顶尖人才匮乏问题仍然突出。

“拴心与留人同向而行,助力全省经济与人才协同发展。”省政协委员苗树群建议,完善培育机制,“分层次、多类型”引育人才。譬如,以重点研发专项和重大工程为依托实行“人才+项目+基地”一体化培养,建立全链条人才团队引进、培育机制。

九三学社河南省委会建议,通过创新人才引育机制强化全方位全周期服务。深入实施“双招双引”工程,像招商引资一样招才引智,实现“领军人才+创新团队+优质项目”等创新要素整体引入。建立以创新价值为导向的评价机制,破除“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等倾向,以工作能力、创新价值、经济贡献为主要评价标准,形成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体系。优化人才服务环境,探索建立“中原优才卡”“海外高层次人才‘绿卡’”,按人才层次给予相应待遇,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开辟绿色通道。

省政协委员万祖岩建议,完善人才评价体系,根据研究类型选择符合实际的任务目标体系,以有能力、有业绩、有贡献,在某一领域深耕且具有创新能力作为人才评价的首要条件,形成优胜劣汰、能进能出的动态考核管理机制。建立全周期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做好从招生到就业、从引才到留才的全方位、全要素、全周期人才服务,打造人才安心、省心、贴心、暖心的“四心工程”。



信息来源: 郑州日报      责任编辑:      点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