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意设计助推郑州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2022-07-31 【字体:

市政协“设计郑州”文化旅游创意设计课题调研小组


为贯彻落实市委提出的“设计郑州”建设要求,市政协文化和文史委员会邀请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文物局及有关协会、高校研究机构、省内外专家、企业家代表组成“文化旅游创意设计”专题课题组,自3月份以来先后赴成都、重庆等地学习先进经验,并通过电话、信函、视频等方式与北京、上海、武汉、西安等城市进行沟通交流和深入了解。通过对郑州市文化旅游领域的设计类型、从业人员、设计机构、设计成果等进行全方位的摸底调研,我们认为郑州文化资源丰厚,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城市魅力独具特色,加快文化旅游设计发展,是深入推进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基地和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做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文化支撑的必然选择。

    一、情况与分析

(一)郑州市文化旅游设计领域基本情况

1.文旅设计产业整体向好。2020年,郑州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438.76亿元,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的19.92%,比2016年增长52.3%,年均增长10.6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比2016年提升0.14个百分点;全市共有A级景区51家,其中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29家,星级宾馆70家,旅行社359家,全市旅游从业人员约200万人。2020年实现接待旅游总人数为13059.4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598.87亿元人民币,年均增幅达到12.5%以上。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中创意设计服务业收入127.73亿元,占全市文化企业收入比重25.38%,全市创意设计服务法人单位1.41万家,占全部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比重34.55%。郑州文旅设计产业基础实力雄厚,市场空间巨大,为“设计郑州”打下了坚实基础。

 2.文旅空间布局设计合理。在文旅空间布局上,郑州市提出“两带一心”整体发展理念。“两带”是指沿黄河文化带和环嵩山文化带。沿黄河文化带以郑州境内160公里黄河河道为纽带,构建生态文化长廊和国际旅游带,以巩义、荥阳、惠济、中牟为节点,建设沿黄生态廊道和文化遗产廊道。环嵩山文化带以嵩山、伏羲山、具茨山为脉络,以登封、新密、新郑为节点,打造中华民族文化传承时空纽带。“一心”是指彰显郑州地域特色的中心城区,依托郑州古都文化、商业文化、铁路文化和工业文化,构建复合功能的城市旅游集散中心和都市文化休闲中心。在此基础上,郑州重点打造河洛文化、运河文化、军事文化、黄河文化、主题演艺五大历史文化片区。郑州文旅空间布局理念基本形成,文旅发展思路清晰明确。

    3.文旅设计业态持续升级。目前郑州文化旅游产业的基本格局是以文旅演艺、主题公园、动漫产业为优势业态,以特色民宿、节庆会展为潜力业态。登封市鹅坡少林武术文化博览公司、河南约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国脉文化产业园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先后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企业目录”。 国际少林武术节、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等旅游节庆会展活动品牌影响深远。三大重点文化产业园入驻企业达到486家。旅游业态持续调整升级。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方特欢乐世界、华谊兄弟电影小镇、银基动物王国、禅宗少林·音乐大典、黄帝千古情等主题公园及文旅演艺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品牌效应初步显现。文旅融合产业链条不断拉长,文旅+体育、文旅+工业、文旅+康养、文旅+研学、文旅+商业等新业态不断涌现。整体上看,郑州文旅业态正处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节点。

4.文旅设计产品体系渐成。郑州市依托文旅资源禀赋,形成了旅游线路产品、特色非遗产品、文化创意产品为主的文旅产品体系。旅游线路产品方面,郑州市推出包括大河风光、天地之中、老家河南、王朝风华、中原美食、文化探源、奇幻探险等系列文化旅游线路,通过线路化方式系统展现郑州市文化旅游资源。特色非遗产品方面,郑州市已公布6批共计281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及4批共计154名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新郑黄帝拜祖祭典、少林功夫、超化吹歌等6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化创意产品方面,河南博物院打造的“失传的宝物”考古盲盒销售额超2800万,入选全国博物馆文创精品榜单。河南卫视推出的“中国节日”系列、“中国节气”系列综艺类节目带动河南文化持续出圈出彩。小樱桃动漫、赏豫文化、华冠文化、梦祥银等本土文创企业不断守正创新,发展势头迅猛。郑州文创品牌效应初步显现,引领河南文化在全国范围内不断出圈出彩。

(二)郑州市文化旅游设计的短板和制约因素

1.文化资源优势突出,创意设计体现不足。郑州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拥有不可移动文物近万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项,国保单位81处83项;郑州有距今10万年的织机洞遗址,1万年的李家沟遗址,8000多年的裴李岗遗址,6800多年的大河村遗址,5300多年的双槐树遗址,4100多年的王城岗遗址,3600多年的商城遗址,堪称华夏文明孕育与发展的全景展示。因此,郑州市在“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中提到要塑造“早期中国”的总体定位。但目前郑州市文化旅游产业没有能够将“早期中国”的文化元素创意彰显,文化遗产资源没有有效转化为文化旅游产品,大部分文化旅游资源处于“有说头没看头”“有看头没玩头”的尴尬局面,景区与遗址处于粗放观光状态,与西安和洛阳的大唐文化、开封和杭州的大宋文化、北京和南京的明清文化等相比,缺乏精品力作,创意设计作为“催化剂”和“动力源”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2.产业联动融合不足,文旅产业链条薄弱。目前,郑州市文旅产业中传统产业门类仍占主导地位,没有形成文旅产业链条体系,数字文旅、动漫游戏、影视创作、数字文化服务等新兴文化行业发展相对滞后。康养旅游、研学旅游、低空旅游、考古旅游、定制旅游等新兴文旅产品发展缓慢。文化旅游智慧化程度不够,城市及乡村旅游集散地缺乏,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全域旅游产业链条要素严重短缺。文化旅游市场主体不强,郑州没有文化旅游投资运营集团,难以吸引战略投资商和知名品牌入驻,缺少主板上市文化旅游企业,2021年中国文化企业排名30强中,郑州仅中原出版传媒集团1家,中国旅游投资集团20强排名中仅建业集团1家。同时,郑州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本土文旅品牌数量严重不足,难以形成品牌集聚效应。

3.中高端文创产品短缺,同质化现象严重。创意空间建设不足,郑州缺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5A级旅游景区、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历史文化街区、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等数量不足以支撑国际旅游目的地目标的实现。同时城市地标、城市书房、网红打卡地、特色餐厅、小剧场、城市会客厅、文商旅综合体等主客共享的文旅新空间不能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配套文创产品开发不足,景区酒店民宿、旅游文创等低品质同质化开发,主题公园的本土特色文化元素体现不足,旅游纪念品和文创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高。在与洛阳、开封等周边及省外诸城市比照下,创意设计不足、吸引力不强,创意设计贡献值较小,总体展现出文旅创新能力不足,高品质文旅产品匮乏。 

4.高端创意设计人才不足,创新能力有待加强。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上海计划未来5年内,集聚百人以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顶尖设计大师,培养千人以上的一流设计师,造就万人以上的设计师骨干队伍,储备10万能量级的青年设计人才。深圳2021年拥有工业设计师及从业人员超过15万人。郑州目前设计相关从业人员不足7000人,2022年郑州高校旅游管理、环境设计、文化产业等相关专业毕业生共有5638人(其中旅游管理专业2148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525人,设计相关专业2965人),在文旅设计人才培养的规模和梯度两大领域仍待加强。

 二、研判与借鉴

(一)经验借鉴

 1.依托文化遗产,打造特色城市。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城市竞争必须依靠自身独特的个性。北京市提出打造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典范之城,围绕中轴线申遗、胡同、四合院、大栅栏、京剧、京韵大鼓等加强京味儿文化之旅项目建设,突出老北京记忆,打造一批“最北京”文化体验地标。

 2.创设城市空间,提升文化品质。深圳作为中国第一个“设计之都”,已形成“设计+科技”“设计+文化”“设计+金融”“设计+创意”等“设计+”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和新业态,城市光美术馆与城市声音博物馆打破了传统美术馆的空间状态,艺术介入新商业MALL建设,“小而美”的艺术空间扎根社区,从城市中心的社区到城市边缘的社区,深圳的艺术空间已延伸至可以想象的任一环境。

3.注重培育新场景,促进跨界融合。成都市围绕“场景营城”这一理念,打造以宽窄巷子、夜游锦江为代表的8大示范性消费场景和以天府沸腾小镇为代表的十大特色消费新场景,打造文旅消费新业态示范项目5个、“新旅游·潮成都”主题旅游目的地20个、体育消费新场景50个、八街九坊十景、特色街区20条、示范性社区邻里生活消费场景3个、公园特色品牌10个,提升精品林盘168个,形成各具特色的农商文旅体融合消费场景。

4.重视以赛促创,培养高端设计人才。高质量的创新型创意设计人才是推动文旅设计产业发展的灵魂和关键。上海提出建设世界一流“设计之都”,聚焦创意设计产业资源,筹办首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推出前沿设计创新大奖,推动市级设计中心创建,开展“上海设计100+”遴选”,依托社会力量,建设创意设计关键技术重点实验室、行业创新中心、产业链设计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各类主体广泛参与的创意设计生态圈。

(二)趋势研判

1.国际视野与创意驱动。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东方文化的国际表达受到世界广泛认同,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代表的“国潮”“国风”受到年轻人的普遍追捧。以创意化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时尚化、国际化转变,孵化更多体现中国元素、蕴含中国精神、彰显中国魅力的文化旅游产品,是文化强国建设的时代要求。

2.沉浸体验与数字赋能。文化科技融合进入数字文化经济时代,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混合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文化旅游领域充分运用,未来将催生更多新业态、新场景和新模式。大数据、移动终端、5G等技术将会使传统文化旅游的时空观、资源观、产品观发生颠覆性重构。沉浸式演艺、剧本杀、无边界美术馆等沉浸式体验成为未来文化旅游发展的热门方向。

3.品质提升与主客共享。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牵引文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品质文化创意和休闲娱乐业态广受追捧,符合未来审美需求的个性化、定制化产品成为主流。文化旅游成为人的基本文化权利和生活方式,休闲街区、度假社区、主客共享公共文化空间等生活方式型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发展迅速。基于当地居民的社会营造、城市更新、乡村建设,成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

    三、意见与建议

(一)郑州市文化旅游设计产业目标建议

按照前瞻30年的要求,依托郑州文化旅游资源和设计行业基础,借鉴国内外文化旅游设计产业先进经验,对照联合国“创意城市网络”中“设计之都”的评选标准,我们认为,通过文化旅游创意设计领域的持续发力,郑州完全具备创建“设计之都”、加入创意城市网络的条件。

近期目标:到2025年,文化旅游设计产业加快发展,产业总产出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文化旅游设计品牌体系初步形成,拥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设计大奖、设计企业和设计品牌2-3家;文化旅游设计生态初步建成,拥有国家级文旅设计研究院和研究中心,形成市级设计创新中心和设计引领示范企业集群,推进建设设计学等一流学科,文旅设计人才梯队初步完善。城市文化品牌标识度形成体系,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具备基本条件,“设计之都”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文旅设计成为“设计之都”建设的重要依托。

远期目标:到2050年,郑州作为中华文明全景式展示的重要标志地,成为全国设计核心城市,形成全国乃至全球设计创意中心。郑州“设计之都”称号在全球范围内达成共识,民众文化生活品质明显提升。中华文明主根和主脉通过创意方式在郑州得以全面展示,炎黄子孙寻根地、中华文化朝圣地、中华文明体验地、华夏国学研学地的地位通过文化旅游得到全面巩固。

   (二)郑州市文化旅游设计产业政策建议

 1.以文彰旅,突显郑州文化核心定位。在河南省提出打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的文旅总品牌下,郑州提出“行走郑州·读懂早期中国”的定位。“早期中国”的核心资源是代表中华民族主根的老奶奶庙遗址、裴李岗遗址、西山遗址、双槐树遗址、王城岗遗址、郑州商城遗址等。要围绕这些核心资源,提炼郑州市的城市文化符号,通过创意设计让体现“早期中国”文化元素的城市标识、城市色彩、城市吉祥物,文化IP运用到影视创作、动漫游戏、城市宣传、公共交通、地标建筑、旅游演艺等领域,文化元素在街区、社区、景区、园区、校区中得到全面体现,让郑州的文化特色更具辨识度和影响力。

2.设计赋能,布局美好生活新业态。推动文旅设计与相关产业发展融合,打造“文旅设计+”新业态,赋能产业发展。一是以文旅设计驱动产业创新发展,利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提升传统景区、文化场馆等的智慧化水平,发展沉浸式体验、康养、研学等文旅新业态。二是以文旅设计打造活力城市空间,精心设计蕴含郑州文化底蕴的地标建筑、城市天际线、公共空间、文化场馆等。三是以文旅设计点亮民众美好生活,在服饰服装、绿色食品、美妆护肤、珠宝首饰、智能家居、运动健身、适老及婴童用品等日用品领域,增加体现郑州文化特色的产品供给,让郑州文化融入百姓日常生活。四是提升文化娱乐等数字内容的原创能力和设计美学水准,创新数字化、沉浸式呈现方式,创造愉悦精神享受,促进文化创意消费。

3.平台引领,培育郑州文旅载体。一是充分发挥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奋力争先建设“设计河南”先行示范区,争创“世界设计之都”,打造集文旅设计、人才培养、场景实验、检验检测、时空模型等于一体的文旅设计服务综合体,解决人才引不来、引来留不住、合作成本高、设计资源少等问题。二是结合郑州市文旅规划的发展重点、发展布局,探索建设文旅设计产业试验区,鼓励支持有条件区域开辟文旅设计产业园或研发设计机构。三是成立高规格的设计学院,有效整合高等院校、大型文旅或文旅设计企业设计力量,培育文旅文创设计人才。组建郑州国际设计实验室,依托郑州市文旅文创设计类团队及高校,以文化科技融合基础研究为核心,下设工业设计、工业软件、文化旅游设计、科技创新设计、农业设计、建筑设计等研究所,作为郑州文旅文创设计重要基地。四是成立设计师行业协会、人才智库和公益性文旅设计联盟等,有效盘活文旅设计存量资源,激发文旅设计行业活力。

4.外引内培,壮大文旅设计市场主体。一是培育设计骨干企业,成立郑州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实施项目建设、产业培育、文化塑造、企业管理。做大做强文旅企业,支持银基集团、建业集团、约克动漫、天一文化传播等公司上市经营,对纳入规模以上企业统计范围、正常生产运营的,给予30万元一次性奖励。二是大力招引国内外知名文旅设计机构,加大国际国内一流设计企业、设计团队、知名设计大师工作室的引进力度,鼓励跨国企业、品牌企业在郑设立设计中心,对引入到创意设计机构提供不少于3年的免费办公用房。三是鼓励创办创意设计企业,对新设立的创意设计企业,一次性投入50万元以上,经审核符合要求的,给予不超过投入金额40%的一次性补助,并在贷款贴息、房屋租赁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5.强本固基,优化文旅设计人才结构。构建以大师领衔、产业领军人才、企业设计负责人为中坚,青年设计师、设计服务工作者不断成长的人才梯队。实施本土文创人才培育计划,打造一批“青年设计师”“文化名家”“工匠大师”“城市规划师”“乡村文创导师”等领军人物,在职称评定、宣传推广、成果转化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兴办文旅设计学院和研究院。进一步加强产教联动,一方面支持高校加强设计类学科专业建设,另一方面推动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在郑高校与文旅企业深度合作,探索建立创意实验室、文创产品研发中心、创意学院等机构,培育文旅设计后备人才。加快制定文旅设计人才资格认定标准,明确文旅设设计人才职称评定类别。

6.宣传推广,打造郑州文旅新名片。一是办好赛事评选,创办郑州黄河国际设计周,期间举行中国设计博览会、中国设计师大会、主宾城市和设计之旅等活动,为国内外设计机构和人才提供常态化交流平台。建议郑州申办2025年的第35届世界设计大会,推动“世界设计走进来,郑州设计走出去”,打造国内外优秀设计首发高地、“设计+”新业态新模式策源地。二是鼓励创意设计企业参加国际、国内创意设计比赛,对获得IF国际设计金奖、红点奖、IDEA奖、GMARK奖的作品予以配套奖励。三是实施品牌培育工程,推出“郑州文创100+”优秀成果评选,从产业、企业、产品、案例、事件、人才角度,立体构筑“设计之都”品牌。以优质的文创设计,支持和助力打响“山河祖国”四大品牌,进一步聚力共筑郑州城市品牌。

7.政策保障,营造郑州文旅新生态。全面认知、审视、把握文旅设计重要意义,凝聚加强文旅设计共识。一是建立郑州“设计之都”建设协调推进机制,成立“设计郑州”工作专班,加强部门间的分工合作,研究针对性政策支持,强化工作推进。编制科学合理的“设计之都”评价指标体系,持续开展设计前瞻趋势和创建“设计之都”战略研究。二是强化资金支持,设立额度不少于1亿元的文旅设计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文旅设计企业提供特色金融服务,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旅设计产业。三是提供税收优惠。对经认定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创意设计企业,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创意设计企业依规享受国家关于创意和设计产品出口退(免)税、创意和设计服务出口增值税零税率或免税政策。四是优化土地供给,探索对创意设计产业实行年租制、“先租赁后出让”等弹性供地制度,支持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的单位利用存量房产、原有土地兴办创意设计产业。


信息来源: 郑州政协      责任编辑: 管理员      点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