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郑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助力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的提案

发布时间: 2023-08-02 【字体: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是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全球竞争中,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修课”。当前,郑州正处于加快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期、攻坚期,郑州市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在全省“数字化转型战略”中率先突破、引领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至关重要。

一、郑州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

(一)制造业发展基础日渐夯实。截至2021年底,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量超过2100家,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13家。全市形成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现代食品、铝加工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全市拥有全球最大的客车生产基地、全球规模最大的煤矿综采技术和装备供应商,盾构装备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第一,速冻食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人造金刚石市场占有率接近20%。

(二)数字化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郑州市国际通信专用通道建成并投入使用,高速光纤网络城乡全覆盖,5G网络市区、县城、重点乡镇连续覆盖和重点行业应用场景按需覆盖。窄带物联网(NB-IoT)实现县城以上区域连续覆盖,上线政务云服务器超过4000台。构建智能传感器、射频卡等产品体系,打造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加快北斗智能时空数字产业基地、河南省地理信息导航产业园区等建设,推动北斗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三)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近两年,郑州市相继出台《郑州市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郑州市“十四五”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规划》《郑州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等政策。市级政策支持持续发力,智能化应用逐步推广。2022年,郑州市125个车间获评省级智能车间、60个工厂获评省级智能工厂。我市两家企业入选中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上云企业”数量近3.4万家,重点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达到70%以上。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实现“零突破”,入选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12个。

二、郑州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数字化转型意愿不高。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成本高昂。我市中小企业居多,资金不足,据统计,68.3%的民营企业认为资金紧张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问题。同时企业信息安全也对企业数字化转型造成影响。从数据保护到系统性能保护,企业在信息安全方面承受泄漏风险。

(二)缺乏统一成熟的工业互联网APP。从企业内部来看,工厂设备多样化,各个设备系统和网络相互连接和集成难,各条线各职能部门的协调难度高。从供应链角度来看,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服务商乃至最终用户,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数字化障碍都将导致整个供应链系统数字化运转不畅,链上数字化转型协同有待加强。

(三)制造业数字化人才相对匮乏。郑州“数字人才培养计划”显示,郑州科教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和市场需求强烈,郑州市数字人才年度缺口约18万人。主要原因:一是郑州制造业企业收入水平偏低,对数字化人才吸引力与沿海发达城市相比还有差距。制造业企业从业者受教育程度偏低,还不能完全满足先进制造业高地发展战略的需要,技术技能素质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三、推进郑州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对策建议

一)精准施策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构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体系,遴选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鼓励中小企业“看样学样”开展转型。根据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共性需求,鼓励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研制推广“小快轻准”产品。设立数字化转型专项风险补偿基金、成立“数字创新贷”专项项目,鼓励金融机构提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项服务;针对头部企业,政府可提供专项资金支持。

(二)打造“链式”数字化转型协同体系。深化生态级协作,鼓励支持大型企业搭建或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面向上下游中小企业开放订单、技术、工具、人才、数据、知识等资源,建设一批面向重点行业和区域的特色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及面向特定领域的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和金融机构加强合作,开展物流、资金流和数据流等交叉验证,创新信用评估体系和风险控制机制,提升企业融资能力。构建园区、产业集群的数字化创新网络,利用共性技术平台开展协同创新,弥补单个企业资源和能力不足。

(三)打造工业互联网“郑企云”平台。高水平建设工业数据资源中心和工业治理决策中枢,整合优化“万人助万企”问题直报等政务服务系统,汇集一批工业互联网应用服务场景,通过多维度工业数据建模分析,构建可视化产业地图和产业链图谱,为政府科学决策、资源高效配置、政企高效协同打造工业服务一站式“郑企云”平台。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特点,进行分类指导,实施差异化的上云策略,推动工业企业将核心业务能力向平台迁移。

(四)厚植制造业数字化人才发展环境。完善郑州制造业人才政策,对在郑年度缴纳税收达到一定规模的制造业企业,给予若干技术及管理岗位的人才名额,可认定为相应类别的高层次人才,允许企业按照相关规定自建人才租赁房。鼓励高校调整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加大数字化内容的设计和培养。联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设先进制造业实训基地。打造数字化培训专项平台,由政府出资为企业提供免费的数字化转型相关培训,实施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


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 郑州市政协委员 郭岭      点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