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 郑秋冉
数字政府建设,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企业群众,是衡量一个地区营商环境和政务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尺,也是推进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全国各地以“一网通办”为突破口,将数字政府建设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的全过程,推进线上线下政务服务智能化、集成化办理,激发“数字蝶变”,为企业、群众办事提供更多有速度、有温度、有态度的政务服务。
一、深化“一网通办”改革的基本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在推进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常态化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数字中国建设方面持续发力,出台了一系列突破性、创新性的工作举措。特别是党的二十大以来,数字政府建设进入加速发展阶段,网上政务服务迈向以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为特征的整体服务阶段。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一网通办”改革工作,在全省率先上线了公积金刷脸秒办、居住证快速核发、契税补贴一键申报、小学入学“零材料”报名、公租房智能审批、新生儿出生“一件事”等一大批便民利企事项,2492个事项实现“掌上办”,325个事项实现“零材料、刷脸办”。我市“一网通办、一次办成”政务服务改革实践入选2022年智慧城市运营典型案例;“亲清在线”平台、“无事不扰、有事快办”两个经验做法入选国务院“双十百千”工程典型案例,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位居全国重点城市第一方阵。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务服务“一张网”尚未真正形成。“一网通办”的前提是“一”,一个总门户对外。目前,部门审批系统林立现象还客观存在,部分事项网上申请需进不同的网站申报,审批需要办理人员在不同系统之间来回切换,统一网络支撑、统一身份认证、统一电子印章、统一电子证照“四统一”还需进一步加强。如:残疾人两项补贴信息系统、残联信息化服务平台、公租房信息管理系统、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尚未与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对接,无法实现一表申请、一套材料,办件数据只能由人工线下流转的方式进行。
(二)数据共享壁垒亟需打破。“一网通办”的关键是“联”,信息互联互通。但受多级财政、垂直业务管理等影响,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跨层级全方位的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制尚不完善。目前,仍有大量部委、省建系统未向我市开放数据接口,数据“烟囱”和“孤岛”制约着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的实施效果。如,我市现有政务服务事项2811项,共涉及90个专网系统,其中国家部委垂管系统34个,占比38% ,省建系统26个,占比29% ,市级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与国垂系统、省建系统整合对接难、协调难度大,大部分事项仍在专网系统全流程办理,存在事项申报入口和办理标准不统一、基层“二次录入”、数据共享不充分、“一件事”无法联动办理(如涉及省社保、省医保的事项)等问题,极大掣肘了政务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三)政务服务标准化水平还需提升。“一网通办”基础是“同”,办理标准统一。目前,个别政务服务事项在不同展示渠道存在办事指南与平台流程不一致、办事指南要素不完善等问题,同一事项在不同县区办理条件、办理标准、办理时限还存在不一致情形,基层便民服务场所标准化程度参差不齐,影响了改革举措在基层落地。
(四)群众改革获得感还不够强。“一网通办”核心是“办”,让企业群众办事更加快捷。目前,各级部门存在一定程度的技术主导思维,未对传统管理模式、服务方式和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创新,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医疗、教育、健康等重点民生领域应用不足,与各地数字政府发展定位、社会公众需求仍有很大差距。以供给侧为导向建设的政务服务载体或渠道还停留在“物理聚合”阶段,并未完全提供以对象为中心的整体式政务服务,导致服务应用碎片化、场景碎片化。如:“一件事”改革中的退役军人、退休、公民身后等事项,还以“物理集成”方式对外提供服务。
三、有关建议
(一)聚焦解决“系统通”问题,推动实现“一网同窗”。以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为“总入口”,加快各级专网系统向本级政务服务平台整合,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纵横互通、互联共享的政务服务“一张网”。 聚焦提升数据和系统支撑能力、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管理、综合窗口统一受理、统一配备综合窗口工作人员、优化政务服务场所功能布局等方面,提升“一站式”服务水平,推动更好实现“一窗受理、综合服务、一次办成”。依托“郑好办”平台,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打造“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二维码,作为全市自然人和法人主要数字身份识别码,关联各类卡、码、证信息,全场景强化数字化应用支撑,推动实现办事“一码通”。
(二)聚焦解决“数据通”问题,推动实现“一网同库”。建立完善自然人、法人、电子证照、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信用信息等五大基础库,将贯穿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的数据进行融合、归档、溯源,加快建设“一人一档”“一企一档”。细化高频事项颗粒度,建立数据共享和材料免提交需求清单,加快电子证照、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电子档案应用, 推动电子证照“发证即入库、入库即可用”。加快存量证照电子化归集,电子材料“应归尽归”。结合区块链存证技术,提供统一、规范、可信、可溯的电子化签名印章及存证服务,建立程序更便利、资源更集约的政务服务新模式。
(三)聚焦解决“业务通”问题,推动实现“一网同标”。统一事项的名称、受理条件、办理流程、申请材料等基本要素,形成一事项一流程一表单一指南,将文字由“官方语言”转换为“群众语言”,让办事指南成为企业群众办事的“百科全书”,推动实现全市范围内“同事同标”。围绕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主要阶段的办理需求,逐一解决办事的难点、堵点问题,重塑业务流程,集成“一件事”协同场景和数字化应用,推动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涉及面广、办理量大、办理频率高、办理时间相对集中的政务服务事项由“多地、多窗、多次”向“一地、一窗、一次”转变,提升企业群众办事满意度。
(四)聚焦解决“服务通”问题,推动实现“一网同享”。按照“能下沉、尽量下沉”原则,推动企业事项向区县(市)政务服务中心集中、个人事项向乡镇便民服务中心集中,更多公共服务向村(社区)延伸。开展“政务+ 银行”“政务+邮政”合作,推动自助终端向村(社区)、园区、商超、银行、邮政、电信网点等场所延伸,不断拓展自助终端服务事项,方便群众就近能办、多点可办。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各级政务服务机构,通过“全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多地联办”等方式,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跨省域异地办理。持续深化“亲清在线”平台功能,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政策主动、精准推送,实行政策申请、审批、资金兑付“全链条”线上办理,实现“人找政策、企业先报、政府再审”向“政策找人、系统智审、免申即享”转变,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