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要害。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现代种业已成为科技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一粒一粒微小的种子,正成为各地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聚拢的巨大突围能量。通过生物育种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育种效率,作为农业大省、用种大省的省会城市,必须抓紧在生物育种科技创新上实现突围。
一、优势分析。
(一)发展主体优势:近年来,郑州市已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种子集散地和种子企业集聚地。2022年,全市种子企业94家,销售额35.9亿元,同比增长40.2%,全省占比达到30%以上。秋乐种业在北交所成功上市,成为省内第1家、全国第11家主板上市种企,秋乐种业、豫玉种业、技丰种业等一批优势种子企业正成长为建设种业强市的“主力军”。2023年,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达到7家,占全省70%,全国占比7%左右,数量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二)创新平台优势:新组建成立郑州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投资4亿多元启动建设郑州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和蔬菜科技示范基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基地“一中心两基地”。秋乐种业获批农业农村部黄淮海主要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金苑种业获批农业农村部玉米小麦等作物优质抗逆精准育种重点实验室。技丰种业、金苑种业、现代种业获批全国第一批转基因生产经营许可。
(三)品种资源优势:我市郑州市荥阳市广武、高村一带位于全国夏玉米主栽区-黄淮海地区的重要核心位置,气候、土壤、水肥等适宜、病虫害表现集中,被行业内誉为玉米育种的“风水宝地”。在全国有重大影响力和推广面积的“郑单958”“伟科702”“联创303”等玉米品种,近两年的玉米新秀“MY73”,以及“丰德存麦1号”“存麦20号”“郑农16”“天麦166”等小麦优良品种均出自该地。2023年,河南省公示的重大品种推广补助项目28个品种中,郑州市占12个。其中,MY73单品种一年累计销售3000多万袋,销售额近10亿。
二、存在不足
(一)缺少资本实力雄厚的头部领军企业。现代种业发展的主体是企业,种业振兴的主体也必定是企业。在全球加快推进种企兼并重组的浪潮下,头部企业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凸显,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郑州市有潜力的种子企业较多,但整体依然呈现小、散、弱的特点,缺乏在国内有竞争力的领军型龙头种企。全市排名首位的秋乐种业全国仅排名第17。生物育种技术壁垒高、种业研发周期长,投入大、风险大。例如:瑞丰125是我国首批获安全证书的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玉米,前后整整耗时十年。我市目前种子企业高端人才、仪器设备、科研资金等资源有限,难以负担分子育种、转基因育种等前沿定向育种技术需求。
(二)先进生物育种技术创新能力亟待提高。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的逐步放开,将深刻影响中国种业。加快生物育种产业链,是提升种子价值的有效途径。目前国际种业研发中主流的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我市还处于积极应用阶段。目前有实力、有优势品种的公司纷纷与大北农、杭州瑞丰、中国农大等外地大型种企或科研机构寻求合作转入转基因性状,对外部生物育种技术依赖性较强,需要支付转基因相关的专利费、服务费等,成本也将更高。
(三)财政支持力度不够。企业做强做大,除了自身不断创新发展外,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性引导扶持,目前郑州市与武汉、合肥等省会城市相比,在财政扶持、政策引导等方面差距很大,武汉市政府2020年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市种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市财政每年安排6000万元农业专项资金支持种业发展。合肥市2021年设立种业专项,出台种业专项奖补政策一年全市投入0.59亿元,2023年注资1亿元,成立市级种业发展基金,为现代种业提供靶向资金支持。我市2022、2023年分别安排市级种业发展奖励资金仅有500万元、200万元。财政也没有建立专门扶持种业发展的专项资金,扶持力度比较小。
四、对策建议
结合我市实际情况,为充分发挥种业的“芯片驱动”作用,以种业强市建设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强市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一)设立郑州市种业发展专项资金。以打造种业强市为总体目标,以实现种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种业科技自立自强为方向,以建成企业为主体的高水平种业科研创新平台,开展农作物、畜禽良种联合攻关为路径,市财政每年列支专项资金支持种业发展。
(二)支持建设生物育种技术平台。支持种业企业以生物育种核心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为方向,联合高校、科研机构、育种单位及龙头企业,建立育种联合攻关团队,建设种业科研创新平台。优势技术要与优势企业加强合作,实现“双强”“双赢”。
(三)实施生物育种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按照“一次立项、连续支持,年度绩效考核、经费动态调整”的原则,实施联合攻关项目。通过项目落地实施,以点带面,发挥放大效应,有力激发种子企业创新发展动力,推动我市种业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研究与应用一批先进生物育种技术,发掘利用一批高效基因资源,培育一批突破性农作物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