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主城区建设“功夫郑州”消费场景助力郑州文旅文创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发布时间: 2024-07-03 【字体:

市政协委员 梁兴

郑州当前正在大力推广“天地之中、华夏之源、功夫郑州”城市品牌,并且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取得了明显的宣传效果,城市品牌愈发闪亮。众所周知,天下功夫出少林,功夫是郑州市乃至河南省的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相对于功夫在全国的知名度来说,其在郑州的品牌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一、“功夫郑州”建设现状和问题

目前大众认知的功夫文化还仅停留在表层上的武术表演招式,对于功夫文化的深厚底蕴了解不深,对功夫的了解也仅限于少林寺景区,在郑州市区内很少见到和功夫相关的活动、宣传和内容,具体情况如下:

(一)“功夫郑州”缺乏一个聚焦的宣传载体。功夫文化的传播还主要依靠传统的武术表演推广方式,要么组织一群人去外地进行展演宣传,要么游客需要亲自到景区才能看到,但是这种方式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受制于时间和空间限制,宣传推广成本高。郑州应结合新时代大众需求,改变对外传播方式,策划一系列、系统性的文化输出活动。在此过程中如果聚焦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形象贯穿到功夫品牌的整体推广当中,将会更有利于“功夫郑州”的品牌传播。

(二)功夫文创缺乏特色和销售窗口。目前依托功夫文化开发的产品、伴手礼少之又少。在少林寺景区内目前售卖的相关产品大部分还是传统的旅游纪念品,并且在景区之外,郑州市区内更难以见到和功夫相关的产品售卖窗口,外地游客更难以买到喜欢的文创产品。

(三)“功夫郑州”的消费氛围不足。功夫文化虽然名扬四方,但是在郑州市区内明显缺乏消费氛围,不仅难以满足游客对功夫文化的需求,而且也远离市民大众生活。不管是在郑州的交通枢纽还是各大商场,均难以见到和功夫相关的产品和宣传场景,缺乏能够让消费者轻松触达并且可以消费体验的氛围。

(四)功夫文化精神距离大众较远。功夫文化目前只在少林寺附近推广比较多,多年来在附近自发集聚形成了多所武校,但是其传授的武术专业技术远离大众生活。功夫文化名声在外,但其实在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却缺乏功夫氛围,功夫的文化内涵远没有得到展现。本土人群对功夫认可度不高,功夫相关文化内涵和精神需要加强普及,让功夫文化能够亲近大众。

二、对策建议

(一)打造“功夫郑州”IP代言人。IP代言人具有鲜明的符号传播作用。要聚焦“功夫郑州”核心文化内涵,提炼代表元素,打造一个具有品牌记忆点的功夫IP代言人,并对其进行故事化和情感化表达,使其成为一个有价值有生命力的超级符号,不仅增强了品牌形象,还能有效拉近受众距离,能够实现跨年龄、跨种族、跨国家传播的作用。

(二)打造“功夫郑州”文创品牌。依托功夫文化精神内涵和郑州城市特色,结合本土特色产业,跨界融合推出“功夫郑州”文创品牌,可以开发新产品,也可以整合现有的产业链,打造一个庞大的品牌品类。同时,如“洛阳礼物”品牌一样,在郑州的主要地标、商场处建设“功夫郑州”文创店(柜、点)等,提高其品牌曝光率和游客购买渠道。

同时可结合“工夫”内涵,设立独有的“功夫守护者”评审奖项,鼓励匠人精神,打造本土功夫奖项品牌。

(三)整体打造提升“功夫郑州”消费氛围。可包括线上线下两个方面,一是构建网络宣传矩阵,打造适合网络传播的微内容,比如漫画、表情包、小视频等,使功夫文化潜移默化渗入到年轻人的日常生活中;二是聚焦功夫主题,融合新科技手段,择优选择郑州合适位置,打造一个沉浸式的功夫主题街区,众多的街头小品,定期举办“功夫市集”等活动,从而引爆消费者对“功夫郑州”的关注。让市民和游客朋友,在市区范围,可近距离感知体验“功夫”具体内容,感悟到“功夫精神”。

(四)加大功夫课堂落地开发。增加功夫文化的影响力,需要将功夫文化纳入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研发推广易于练习的功夫教育课程,从功夫的文化精神内涵到功夫的一招一式,让功夫进入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同时加强组织开展功夫文化体验进社区的活动,向大众普及功夫知识,降低功夫入门门槛,带动大众自发练习功夫,增强本土文化自信,叫响“功夫郑州”品牌,吸引全国乃至全球人民“有功夫 来郑州”。


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      点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