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 郭岭
“专精特新”企业通常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性和高市场份额,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主力军,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培育和发展“专精特新”企业是郑州市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高地的重要支撑,也是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增强经济韧性和激发创新活力的重要途径。
一、“专精特新”企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器
(一)“专精特新”企业加速构建郑州发展新动能。郑州“专精特新”企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截至2023年10月,郑州市各级“专精特新”企业达3434家,其中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122家、占全省29%,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38家、占全省27%;创新型中小企业2694家、占全省34.4%,优质中小企业数量稳居全省第一。2022年,郑州市专精特新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132亿元,上缴税金45亿元,带动就业超过20万人。
(二)“专精特新”企业加速提升产业创新能力。郑州市大力推动“专精特新”企业进军高精尖技术领域,开发高性能新品。穿山掘地的大国重器盾构机、阻隔上千度高温的气溶胶、应用广泛的工业“牙齿”人造金刚石等关键技术产品背后都有郑州“专精特新”企业的贡献。信息技术领域,信大捷安是国内唯一量产的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服务商。
(三)“专精特新”企业加速推动创新要素流动。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迅速壮大的“专精特新”企业集群,推动创新要素广泛汇集和高效配置。截止2023年底,全市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布局,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68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4家,签约共建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4个。近三年先后揭牌运行12家省实验室,累计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142家,占全省的57%。
(四)“专精特新”企业加速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我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制造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合计占比超过80%。在郑煤机、宇通、汉威等行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涌现出新大方重工、郑煤机综机、奥特科技、森鹏电子、三禾电气、众智科技等一大批各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些企业成为推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
二、我市“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
(一)专精特新企业尚未串联成群。郑州市专精特新企业多集中在某一特定领域或细分市场,彼此之间业务关联性和产业链协同性不强,缺乏有效的产业组织与政策引导,产业链特征不明显,需要强化顶层规划,从政策端持续发力。
(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我市专精特新企业整体规模较小,研发投入总量较少,企业自身研发人员不足,难以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2022年郑州市国家级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上市或者挂牌47家企业中,有效发明专利共计478件,仅为广州市的四分之一左右。
(三)生产要素配置不足。一是高层创新人才支撑不足。截至2023年11月底,在郑工作的院士有38位,而长期科研关系在武汉的院士有81位。二是资本要素支撑不足。在全国439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中,中部省会城市的合肥共有14家,跻身全国前8,长沙有8家,武汉有7家,南昌有1家,郑州尚无科创板上市企业。
(四)头部企业缺乏,未形成特色品牌IP。近两年,郑州市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快速成长,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不多,仅有122家,尚未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三、培育壮大我市“专精特新”企业的建议
(一)聚焦优质企业培育,强化政策引导支持。建议聚焦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明确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方向和产业布局,谋划建立“2+2+5”产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企业间的横向合作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针对制造业单项冠军和独角兽企业,制定实施“行业冠军”培育计划,着力构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独角兽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二)聚焦核心技术突破,培育一流创新主体。一是鼓励企业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发掘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引入或创新特色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鼓励专精特新企业研发外包。对企业利用郑州市新型研发机构、一流大学郑州市研究院等专业机构开展技术研发,按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标准差额进行适当补贴,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研发效率。三是设立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挑战赛。鼓励入库企业围绕特定技术难题或市场需求进行研发竞赛,优胜者将获得资金、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四是在隧道掘进装备、生物育种等优势领域争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突破一批短板技术和“卡脖子”产品,有效提升技术自给率。
(三)聚焦生产要素配置,提升精准服务水平。一是强化高能级创新载体支撑。深化省科学院、中原科技城、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的“三合一”融合,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技术需求,建立快速响应机制,推动其技术的快速迭代与升级。二是研究设立专门的创新人才引进基金,通过政府引导和社会资本参与的方式,为引进高层创新人才提供资金支持。三是推动设立郑州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投资郑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支持初创期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四是定期举办专精特新企业的成果对接会和路演活动,促进企业与资本、市场的有效对接。
(四)聚焦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一是强化专精特新企业“由大转强”策略。对于重点产业链企业实施强链补链的兼并重组项目、新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和郑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型领军企业给予专项资金补助。二是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联动。引导大企业积极开放创新链、供应链资源,“大手拉小手”推动大中小企业联动、产业链上中下游联动,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集群创新发展。三是支持创新型领军企业建设重大创新载体。联合行业上下游和产学研科研力量,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四是加快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升级。以数字技术为杠杆,推动有条件有能力的专精特新企业构建专业化工业互联网,加速产业创新集群全产业链要素资源重组、重塑,助力郑州市专精特新企业快速崛起,引领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